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〈道前基礎〉部分的重要結構與偈頌,這是學習藏傳佛教「格魯派」乃至完整顯密圓融修行系統的核心法本之一,出自宗喀巴大師。
📘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導讀|道前基礎篇
——建立修行正見,奠定出離與菩提心根基之教典——
主講依據:宗喀巴大師造、彌勒傳、阿底峽系統之顯密道次第綱要
🪷 一、經典定位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📚 經典名稱 |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 Bodhipathapradīpa |
🧘♂️ 所屬宗派 | 格魯派(宗喀巴大師,14世紀) |
🌍 修行系統 | 依「三士道」次第教授,涵蓋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性正見 |
🔍 主修目的 | 將整部佛法濃縮為可修可行的清晰次第路線圖 |
✨ 二、道前基礎大綱解說
這部分為正式入道修行前的準備與態度建設,稱「道前基礎」,是建立成佛之道的起點。
1️⃣ 前行引導(第18頁)
- 藏語開頭:「如是我聞…」→象徵佛法正統傳承
- 歸敬頌內容:禮敬文殊菩薩、釋尊、彌勒、龍樹、無著、然燈、阿底峽等,顯示整合顯密、三藏、大小乘的承傳
📌 課程應用建議:誦念歸敬頌可作為每堂課的開場儀軌。
2️⃣ 親近善知識(第44頁)
- 強調「依止上師」是修行成敗關鍵
- 正確親近、觀功不觀過、如法承事、恭敬修學
- 引導學員思惟「我是否已有正確學習對象?」
☸️ 重點偈頌:
遍視無央佛語目,賢種趣脫最勝階,悲動方便善開顯,敬禮此諸善知識。
3️⃣ 修學方法(第64頁)
- 內容含:
- 聽聞法門的功德與重要性
- 聽法心態與禮儀
- 法師與學人應具條件
- 以「具眼+燈」比喻→未聽聞佛法,即使有慧根也難明辨善惡!
🔔 適合引導學員反省:
「我聽法的心是否清淨?」「是否只是聽熱鬧,不願實修?」
4️⃣ 思惟人身難得(第84頁)
- 修行第一步:「暇滿人身」難得今已得 → 若不用在修行,則如寶失空!
- 解釋「暇滿十義」、「八無暇、十圓滿」等名相
☑️ 建議輔以故事說明:如「盲龜浮木」喻、「夜叉王問經」來引發學員震撼感
📚 三、歸敬頌賞析(全文導讀用)
偈句 | 含義 |
---|---|
「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」 | 禮文殊菩薩,具無邊智慧力者 |
「禮阿逸多及妙音」 | 彌勒與文殊,象徵大悲與智慧 |
「我禮龍猛無著足」 | 小乘/大乘根本論師之傳承致敬 |
「敬禮持彼然燈智」 | 指印度上師「然燈論師」,傳承至阿底峽 |
「敬禮此諸善知識」 | 強調修道須依止上師與明師 |
「圓滿教要勝教授」 | 本書即是將佛教所有修行教授「統攝入道」的完整教典 |
🧘♂️ 四、修行實踐導引(課堂設計)
主題 | 實修引導 | 實用句 |
---|---|---|
歸敬三寶與傳承 | 誦歸敬頌並觀想傳承上師 | 「我今皈依文殊智藏、諸佛善知識」 |
親近善知識 | 反觀自己對導師的態度 | 「觀功不觀過,恭敬承事如佛」 |
聽聞修法態度 | 三種器喻(覆器、漏器、毒器) | 「我今日能空杯學法嗎?」 |
思惟暇滿人身 | 練習寫下「此生得人身的10個條件」 | 「此生非偶然,我不應浪費」 |
📝 課程模式建議(適合社群、講座、線上課)
- 課前儀軌:誦《歸敬頌》+靜坐5分鐘
- 每堂一主題:導讀+現代語翻譯+日常修持引導
- 提問互動:以日常反省問題啟動學員共鳴
- 課後共修紀錄:每日一句重點+行門功課(抄偈 or 自省)

以下是為您精心整理的:
📘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導讀|道前基礎篇 學習重點總覽
🧭 目標:建立成佛之道的正確起點與修學態度
📖 核心概念:親近善知識 ➤ 正確聽聞 ➤ 建立正信 ➤ 知人身難得 ➤ 發出離心
🔑 一、【課程總綱重點】
模塊 | 主題名稱 | 學習重點 |
---|---|---|
1️⃣ 前行引導 | 歸敬頌與大乘傳承 | 禮敬諸佛與聖者,傳承來自彌勒、文殊、龍樹、無著,建立信心與尊重 |
2️⃣ 親近善知識 | 修行的起點 | 善知識如醫王,學佛必先依止師長;重在恭敬、不觀過失、依法修行 |
3️⃣ 修學方法 | 聽法的正確心態與儀軌 | 遠離三種過器:覆器、漏器、毒器;聽法前需淨心、正思維 |
4️⃣ 人身難得 | 建立出離心、惜福修道 | 思惟暇滿人身難得如盲龜浮木,激發修行動力,避免空耗人身 |
✨ 二、【十大學習重點整理】
編號 | 學習重點 | 解說 |
---|---|---|
1️⃣ | 歸敬諸佛與祖師 | 從歸敬頌了解本論承繼印度顯密傳承,弘揚的是最完整的佛法道次第 |
2️⃣ | 一切修道的基礎是「依師」 | 不親近善知識,修行會錯方向;重在「依教奉行」,非人我對立 |
3️⃣ | 修道非求神通,而在調心 | 廣論教我們「如何斷煩惱」,不走偏、魔外道 |
4️⃣ | 聽聞佛法需具備三種器皿 | 不蓋、不漏、不毒:謙虛、專注、清淨心 |
5️⃣ | 聽法得智慧,智慧生正見 | 如具慧目,需借佛語為光,才知何為善惡、解脫道與輪迴因果 |
6️⃣ | 佛法重實修而非知識堆疊 | 廣論明示:廣聞若不修持,反成障礙 |
7️⃣ | 修道前需知自己有何福報 | 「暇滿人身」極其珍貴,要惜緣、立志用在解脫與菩提道上 |
8️⃣ | 八無暇、十圓滿 應反覆思惟 | 深觀自己具足條件,感恩發願精進 |
9️⃣ | 一失人身如失金船 | 把握今生,否則再墮三惡道難遇正法 |
🔟 | 修學最終目標是成佛度眾 | 廣論雖由基礎開始,但終點是圓滿佛果,利益一切有情 |
📚 三、【導學提示 & 修行反思問題】
主題 | 問題引導 | 修行應用 |
---|---|---|
親近善知識 | 我是否有依止明師?是否觀功不觀過? | 每日感恩師長,寫一句讚歎之語 |
聽法心態 | 我聽課是為成就自己?還是消磨時間? | 上課前靜坐2分鐘,發「依法得益」願心 |
人身難得 | 我是否把人生用在修道? | 每晚寫下今日一件珍惜暇滿人身的具體行動 |
廣聞與實修 | 我是否只愛聽法、不願行持? | 將所聽一法轉為一個日行功課(如持咒、布施、懺悔) |
🧘♂️ 四、每日修行提醒語(LINE共修或社群可用)
- 🧡 今日問自己:「我是否空耗這個暇滿人身?」
- 🪷 今日一句法語:「親近善知識,是修道不墮邪見的第一步」
- 📿 今日修行行動:「誦一遍歸敬頌,觀想諸佛與祖師放光加持我修道」

📘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導讀|道前基礎篇
🧭 在生活中修正見、啟發願、走上成佛的起點之道
🌟 為什麼學《廣論》不能跳過「道前基礎篇」?
這一篇不是理論導論,而是佛法修行最根本的入門心法。
✅ 誰是你應該學習的對象?
✅ 你現在這一生的生命是否珍貴?
✅ 你聽了佛法有「入心」嗎?還是只是聽過就算?
這些問題,就是《道前基礎篇》為你打開的修行關鍵門戶。若這一關不穩,後面修行就像在沙灘上蓋樓房,再多佛法,也可能是空轉。
🧡 一、親近善知識 🙏
🎯修行第一步:依止有德之師,如實修學不偏差
現代人常常「隨便看影片、跟著感覺走」,很容易學偏。佛法不是資訊,是要「依法修行」,不能跟隨情緒與人我好惡。
宗喀巴大師明確指出:善知識就像醫王,能對治我們的煩惱毒瘤。
如果我們錯誤依止,就像跟錯醫生,不僅不療病,還可能加深執見與邪見。
💡在生活中:選擇佛法上具德的上師、老師、佛友,不是看人多熱鬧、會不會講笑話,而是看他是否持戒清淨、有慈悲心、有傳承、有實修。
📿日修建議:每日觀想上師三寶放光加持,發願「我今依止正法,不墮邪路,師道如佛」。
💡 二、正確聽聞佛法 🧘♂️
🎯調伏自己「習聽而不實修」的慣性
你聽佛法的時候,內心是空杯、還是雜亂、還是聽完就忘?
宗喀巴大師以「三種過器」提醒我們:
1️⃣ 覆器:自以為懂,不願再學(驕慢)
2️⃣ 漏器:聽了馬上漏光光,沒有深思(散亂)
3️⃣ 毒器:聽進去還加料,用自己的偏見扭曲佛法(染污)
🎯這三種聽法態度,就是阻礙我們修行、讓佛法進不了心的原因。
💡日常應用:每次聽課、讀書、聽誦,都提醒自己「我要聽進去,理解、實踐,而不是收藏知識」。
📿日修方法:抄寫一句法語+寫一句「我要怎麼實踐它?」
🪷 三、人身難得,暇滿難得 🧬
🎯你能聽法,不是理所當然,而是無量劫來的福報
廣論用一個震撼比喻來喚醒我們的感恩心:
☀️「一條盲龜百年浮出一次,能剛好鑽入一塊浮木的孔洞——這比你今生得人身還容易!」
你有父母、有佛法、有手機能聽課、有LINE能參加共修——這一切不是平常,是非常!
但如果你天天滑手機、沉迷娛樂、說一句佛法就煩,那這個人身就白白浪費。
💡在生活中提醒自己:「我每天多活一天,是多一分修道的機會,不是多玩一天而已。」
📿日修方法:每天記錄「今天我是否讓人身空過?我有做一件與成佛有關的事嗎?」
🛕 四、歸敬傳承,皈依三寶 🙇♂️
🎯沒有傳承的佛法,就像沒根的水草,漂浮不定
廣論的開頭,就是「歸敬頌」:禮敬文殊、彌勒、龍樹、無著、然燈、阿底峽……這不是客套,而是告訴我們——這條路是佛菩薩實修實證走過的,是清淨無誤的光明道。
現代人常被「心靈導師」混淆,但你要問自己:「這個人背後有佛法傳承嗎?他依什麼教義來說法?」
💡在生活中:你若真想解脫,就要走有根、有戒、有師、有佛法依據的路,而非聽喜歡的話就跟,聽逆耳的話就換老師。
📿日修方法:每日誦一遍歸敬頌,觀想佛菩薩加持今日不離正道。
🔑 五、總結:在生活中真正修行的方式
- 修行,不是離開生活,而是「轉化生活」。
- 每個煩惱,是提醒你要學佛的教材。
- 每一段時間,是修心的資糧。
- 每次起心動念,都能回到正見與慈悲。
🌱修行不是額外的時間,而是你過日子的方式改變了。你一樣可以上班、煮飯、開會,但內心在覺察,在清淨,在願成佛。
🙏 日常修行提醒(適合LINE推播)
📿早晨提醒:「我今天依止佛法嗎?我依止的是情緒?還是智慧?」
🧘♀️中午觀照:「我是否聽而不修?懂得很多,做得很少?」
🪷睡前問自己:「今天這暇滿人身,我有珍惜嗎?是否空過?」

太棒了!以下為您精心整理的:
📘《廣論入門・生活實修指南》
🌱 把佛法活進生活裡,把生活走在成佛路上
🎯 什麼是《廣論入門生活實修》?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是宗喀巴大師依據阿底峽尊者的道次第傳承,將佛法由淺入深、次第分明地整理成「成佛全修行藍圖」。
但我們現代人忙碌、壓力大,學佛難持續,常學而不修、修而不入心。因此,我們需要將佛法「轉譯成生活語言與實踐方法」,讓每一天的工作、家庭、人際、起心動念都變成修行場。
這,就是「廣論入門・生活實修」的核心目的:
👉 讓修行不是一週一次,而是每一天、一念一念的轉化。
🧭 導學五大主軸:生活中實修佛法的關鍵次第
1️⃣【建立信心】🔔
從心皈依三寶、恭敬傳承、依止善知識,是修道第一步。不是選你喜歡的老師,而是選「清淨傳承、持戒實修、有悲願」的善知識。
🪷 每日實修建議:
- 早上禮敬三寶(觀想 or 禮拜)
- 心中發願:「願我今日不墮邪見,依法奉行」
2️⃣【依教奉行】📘
聽佛法不是為了收藏知識,而是轉變生命。廣論特別教導我們「正確聽法」的態度,要避免「三種過器」:驕慢(蓋器)、散亂(漏器)、偏見(毒器)。
🪷 每日實修建議:
- 聽法後抄寫一句重點
- 寫下「我今天怎麼落實這句佛法?」
3️⃣【惜福修道】🧬
人身難得,是累劫修來的暇滿。佛法不為來生祈福、也不為討好神明,是為了轉化煩惱、解脫生死。若浪費人身,是對自己最大的不慈悲。
🪷 每日實修建議:
- 睡前問自己:「我今天有沒有空過暇滿?我做了什麼與解脫有關?」
- 每週記錄一次「我想用這輩子做什麼有意義的事」
4️⃣【發願利他】❤️
佛法不是自修成仙,而是「願成佛、為眾生」。從出離心到菩提心,就是生活中學會:少一點自我,多一點慈悲。少講對錯,多講關懷。少計較,多回向。
🪷 每日實修建議:
- 今日為他人做一件事,不求回報
- 每晚念三聲:「願我所修,皆回向眾生解脫」
5️⃣【念念覺察】🪶
佛法的實修,不是法會、不是誦經多,而是「起心動念當下的選擇」。你是否察覺自己的貪、嗔、慢?是否願意改變?
🪷 每日實修建議:
- 安排每日一靜(10分鐘不說話不看手機)
- 發現情緒時提醒自己:「此念非真,觀空放下」
📅 建議修行週程(可用於共修課、個人修持)
- 每週1主題(例如:這週修「聽法態度」)
- 每日1修法(1分鐘也好,重點是「有做」)
- 每週1反思(寫在日記或LINE群組)
- 每月1共修(語音/實體,聽講+問答)
🧘♂️ 廣論生活實修三句訓
- 把學佛變成習慣,不只是感動
- 把佛法用來改變自己,不是要求別人
- 把生活變成修行,不是逃避生活

📘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入門說明|道前基礎篇
🌱「道」之前,要先「調心」——恭敬與信心,是改變命運的起點
在修行這條成佛之路上,有些人以為只要拼命誦經、閉關、打坐,就能快速解脫;也有人急著學「高深佛法」、追求開悟境界,卻忽略了根本的根本。
宗喀巴大師在《廣論》中一開始就說明:
「若不先調伏內心,縱學百萬法門,皆成負擔。」
🌿 所以,《廣論》的**「道前基礎篇」**,看似平凡,實則是整部佛法的核心鑰匙。它教的不是什麼神通奇蹟,而是——讓我們這個凡夫的「心」開始轉化的根本方法。
🙏 一切的修行,從「敬」與「信」開始
在這個篇章中,最重要的是兩個字:
✨ 敬:對佛法、對師長、對因果、對眾生的尊重
🌈 信:相信佛道、相信修行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
這兩個字,就像開啟內在大門的鑰匙。一旦有了這份「敬與信」,一個人的生命會開始悄悄轉向不同的軌道:
💫 生命中的變化,悄然發生……
🔸性情衝動的人,開始懂得謙卑與沉靜
🔸自我為中心的人,會開始看見別人的優點
🔸麻木遲鈍的人,會感受到久違的感動與感恩
🔸孤僻內向的人,願意走入群體、連結他人
🔸不善表達的人,開始學會開口分享自己的內心
🔸生活混亂的人,慢慢建立起規律的習慣
🔸思想狹隘的人,會發現「生命可以更寬廣」
這些變化,有時不是轟轟烈烈的震撼,而是內心柔軟的第一滴露水,是一次次在廣論課中流下的眼淚,是你第一次發願:「我想成為一個更慈悲、更有智慧的人。」
🌄 也許,這會是你人生第一次深刻的改變與感動
當我們真正靜下來,禮敬傳承、依止善知識、思惟暇滿人身、正確聽聞佛法,我們開始懂得:
☀️ 佛法不是逃避現實,而是用智慧面對現實
💡 修行不是改變別人,而是轉化自己
🛤️ 道,不在遠方,而在日常的每一念、每一步
這就是「道前基礎」的力量。
它不是知識,它是修心的開始;
它不是課程,它是生命的轉捩點。
📿 修行小叮嚀(每日靜思語)
🌱「若心中有敬,萬法皆能入;若信心堅固,人生終能轉。」
📩 今日提醒你:請為佛法保留一份最深的尊重,因為它正在改變你的命運。









相關商品
AI課程規劃 #初中高階 #從新人到大師的全面學習方案 歡迎合作討論! 提供商業分析建議及指導AI工具的實際操作。 每階段 課程建議價
🤖【AI課程規劃】從新人到大師的全面學習方案🎯 總目標:讓你從零開始掌握AI工具,逐步成為能獨立操作文案、設計、影片、音樂與行銷整合的跨媒體AI實作專家📚 學習模式:全課程共分三級【初級|中級|高級】,每級12檔課程🔧 每堂課理論+實作並重,確保真正學得會、用得上!🎓【初階課程|建議價 NT$ |3天AI實戰班】🔰 課程目標:掌握AI基本工具使用,快速應用於簡報、文案與社群實作!🧩 課程模組內容:1️⃣ AI工具導論 快速了解 ChatGPT、DALL-E、SUNO 等AI工具應用範圍與潛力2️⃣ ChatGPT帳號申請與操作技巧 從申請到介面操作、常用指令應用技巧全解析3️⃣ AI文案生成基..
$20,000 $20,000
標籤: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導讀|道前基礎篇 #佛典, 修行筆記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