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有問題兒童的家庭」這個主題,實際上要從系統觀點來看,不能只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。多數情況下,孩子的問題行為,是家庭系統中某種失衡的「症狀」,而不是問題的根源。
以下從家庭治療、系統排列與親職教練角度,整理完整說明:
🔍 什麼是「有問題兒童」?
常見的問題表現包括:
-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、成績退步
- 情緒暴躁、攻擊性、易怒
- 沉迷手機、逃避學校、拒絕溝通
- 對自我價值感低落、自我傷害傾向
這些行為表面看來像是「孩子本身有問題」,但其實孩子只是承擔了家庭中沒有被說出來的壓力與失衡。
🧠 系統觀點下的理解方式
家庭是一個動態系統,當一個人出現症狀,代表整個系統出了問題,而那個人往往是在「代替整個家庭說話」。
常見的系統影響原因:
- 父母關係衝突未處理
➡ 孩子以生病或出狀況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維持家庭平衡。 - 角色錯位
➡ 孩子被迫扮演「小大人」照顧父母,失去童年,內心失衡。 - 未解決的家庭創傷
➡ 如:死亡、流產、家庭暴力、前任關係未處理,孩子會「代替」承接這些情緒殘留。 - 系統中的忠誠
➡ 有些孩子會「不快樂」來對過去家族的不幸表示忠誠。
💡 案例舉例說明
🌪 案例一:打架、暴怒的國中男孩
背景:父母離婚,媽媽對爸爸充滿怨恨,常在孩子面前批評父親。
解析:孩子行為攻擊,是在承擔媽媽的憤怒,也想用「暴力」來維繫家庭連結。
🌧 案例二:憂鬱退縮的小六女生
背景:媽媽長期憂鬱且失落,父親對家庭冷漠。孩子變得沉默、怕與人接觸。
解析:孩子在「替媽媽承擔痛苦」,希望用自己的壓抑讓媽媽減壓。
🛠 解方:家庭一起做出改變
- 從「改變孩子」轉為「理解孩子正在反映什麼」
- 整合家庭系統治療或系統排列:讓關係回到正確的位置
- 父母自我修復與成長最重要:孩子是父母情緒的照妖鏡
- 讓孩子從承擔中解脫,重回兒童角色
- 從行為糾正 → 關係療癒 → 能量釋放 的三層修復
🎯 調整行動建議
- 父母每週一次有品質的1對1陪伴時光,不帶目的,只聽孩子說話
- 家庭進行「角色對話」練習,讓孩子可以說出感受
- 嘗試引入第三方(親職教練、家庭治療師)協助系統性轉化
- 減少責備孩子「不乖」,改用「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有壓力?」等語言

🌱 有問題的不是孩子,是關係裡失衡的愛
——重新理解「問題兒童」背後的家庭真相
🔍 開場語:我們一直搞錯重點了嗎?
當孩子表現出:
- 情緒爆走、叛逆頂嘴
- 拒學逃避、成績退步
- 沉迷3C、封閉拒絕溝通
- 過度乖巧、討好型人格
你以為是孩子「出了問題」,但其實他可能只是在說出整個家庭不敢說的話。
💔 愛有問題,孩子會先說出來
孩子是家庭能量最敏感的存在。他們不是問題的根源,而是「症狀的代言人」。
❝ 失衡的愛,會讓孩子用「不被接受的行為」來吸引注意。 ❞
❝ 被壓抑的情緒,最終會從孩子身上爆發出來。 ❞
❝ 沒有被看見的痛苦,會在孩子的「問題行為」中現形。 ❞
🧠 關係失衡的五種表現(系統排列觀點)
- 父母角色混亂:孩子成為父母情緒的依附者,失去童年
- 被排除的成員未被看見:家庭有流產、過世、前任未處理
- 父母關係緊張,孩子成為調停者:為了讓父母不吵架,孩子出狀況來轉移衝突
- 命運的越位干預:父母過度介入孩子人生,造成壓力崩潰
- 系統忠誠的糾結:孩子透過失敗、受苦,對家族歷史表達忠誠與代償
🌿 修復之路:療癒不是改變孩子,而是調整關係
- 停止責怪孩子,開始自我覺察
- 讓關係回歸正位:父母是父母,孩子是孩子
- 重建親子間的情感連結:非指導式陪伴、開放式傾聽
- 面對家庭未解之事:從代償 → 和解
- 引導,而非掌控;同行,而非懲罰
🗣 金句引用
- ❝ 行為背後,是未被說出的故事。 ❞
- ❝ 問題孩子,是家族在哭泣。 ❞
- ❝ 被理解的孩子,才有力量改變自己。 ❞
- ❝ 不要問:孩子為何不乖?請先問:我們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? ❞
- ❝ 每個孩子的失控,都是一種信號。請不要只修理行為,而是傾聽靈魂。 ❞
🎯 適合應用場景:
- 家長講座:《孩子的問題,是我們沒看見的關係真相》
- 社群行銷:《你看到的是行為,我看到的是他求救的訊號》
- 諮詢簡章:《系統排列親子對話療癒工作坊》
- 網站文章標題:《不是孩子有問題,是我們的愛失去了平衡》

🌿 子女關係主題核心概念
🔹「孩子,是家庭的鏡子」
孩子的行為、情緒、態度,往往反映出整個家庭的隱性張力與未竟課題。當我們以為孩子「出問題」,其實他們只是誠實地在演出整個系統的「無聲劇本」。
✨ 系統排列與實例說明結構
▶ 案例一:媽媽的第二次陣痛──青春期孩子
孩子的叛逆,是媽媽內在「尚未出生的情緒」再度發作。青春期,是母親「學會放手」與「信任個體獨立」的關鍵時機。
💡 解說引導:放下過去,與自己和解
➡ 父母需先與自己童年創傷和解,孩子才有空間長大。
▶ 事實法則:請不要否定孩子父母的身分
即使離婚或父母缺席,孩子仍擁有完整的「血緣歸屬」。否定孩子父母一方的價值,就是否定孩子的一半。
🌱 練習:稱讚孩子像對方的優點
例如:「你很有你爸爸的幽默感」,這是重建內在歸屬與自尊的重要語言。
▶ 案例二:為了新芽,枯葉落──教孩子面對死亡
孩子不怕死亡,但怕「大人對死亡的壓抑」。學會用平常心談論離別,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儀式。
💡 解說:孩子會承接家中未竟的情緒
未說出口的哀傷、未完成的道別,會變成孩子身上的恐懼或退縮。
▶ 流動法則:面對家族的創傷
只有承認與尊重創傷的存在,能量才會開始流動。
💫 內在排列練習:對突然過世親人的祝福
用心說出:「謝謝你曾在我們生命中出現。我願意放你走。」
▶ 案例三:家族的黑洞──孩子的不良行為
孩子的行為常在無意中「補位」,例如代替流產的手足、未被紀念的過世親人,扛起情緒或存在焦慮。
🧭 解方:整體與序位的雙重排列法則
恢復系統中「誰該在哪裡、誰該被看見」的自然秩序。
▶ 深層探索練習:誰屬於我的家族系統?
很多時候,我們不知道自己正代表誰在「活著」。
📌 作業:尋根之旅,畫出家族系統圖
透過排列與紀錄,找出家庭中的被遺忘、被排除、被代償者,還原完整的系統能量。











相關商品
AI課程規劃 #初中高階 #從新人到大師的全面學習方案 歡迎合作討論! 提供商業分析建議及指導AI工具的實際操作。 每階段 課程建議價
🤖【AI課程規劃】從新人到大師的全面學習方案🎯 總目標:讓你從零開始掌握AI工具,逐步成為能獨立操作文案、設計、影片、音樂與行銷整合的跨媒體AI實作專家📚 學習模式:全課程共分三級【初級|中級|高級】,每級12檔課程🔧 每堂課理論+實作並重,確保真正學得會、用得上!🎓【初階課程|建議價 NT$ |3天AI實戰班】🔰 課程目標:掌握AI基本工具使用,快速應用於簡報、文案與社群實作!🧩 課程模組內容:1️⃣ AI工具導論 快速了解 ChatGPT、DALL-E、SUNO 等AI工具應用範圍與潛力2️⃣ ChatGPT帳號申請與操作技巧 從申請到介面操作、常用指令應用技巧全解析3️⃣ AI文案生成基..
$20,000 $20,000
標籤: 2220000 #家庭 #子女關係, 家庭教育基台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