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家庭治療流程」已涵蓋家庭治療專業服務的標準四大階段。
🧠 家庭治療完整流程介紹
家庭治療是一個結構化的心理協談過程,針對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關係進行探索與修復。以下為常見的四大流程:
1️⃣ 進入治療(初談階段)
- 目的: 建立關係與信任,了解來談動機與期望。
- 內容:
- 初步說明保密原則與治療流程
- 釐清家庭成員問題焦點與期待
- 協議參與方式(全家、部分成員、個別)
- 常見問題: 誰要來參與?家庭是否支持?是否有迫切危機需立即處理?
2️⃣ 評估與診斷
- 目的: 透過專業工具與訪談蒐集家庭整體資料。
- 內容:
- 使用家庭圖(Genogram)、家庭功能評估表
- 探討家庭互動模式、溝通方式、角色關係
- 評估可能涉及的心理疾病、創傷、依附關係等
- 特色: 採系統觀點,強調「關係」而非單一個人問題
3️⃣ 治療計畫與個案管理
- 目的: 制定明確目標與策略,確保治療有方向。
- 內容:
- 設定可衡量之階段目標(如溝通改善、家庭界線調整)
- 預估治療時間與頻率
- 若有需要,整合其他資源(醫療/學校/社工等)
- 個案管理: 定期追蹤與紀錄進度,調整計畫以因應變化
4️⃣ 治療介入
- 目的: 實際施行具體介入技術,改善家庭系統功能。
- 內容:
- 結構式家庭治療、敘事治療、溝通訓練等方法
- 模擬情境、角色扮演、家庭作業(例如彼此對話練習)
- 導引成員改變互動方式,增加情感理解與支持
- 評估: 隨時觀察治療成效與家庭反應,逐步導向結案或轉介
🎯 適合族群
- 親子溝通困難者
- 雙薪家庭壓力下的親職困擾
- 婚姻衝突與伴侶關係修復
- 重組家庭(繼親家庭)調適
- 遭逢失落、創傷、精神疾病影響者

🌿 系統排列:看見關係背後的真相
讓無形的家庭動力可視化,找出影響你人生的潛在原因。
✨ 什麼是系統排列?
系統排列(Systemic Constellation)是一套由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・海寧格(Bert Hellinger)所發展的深度心理方法。它透過具體的「排列方式」,將家庭或組織成員的關係以圖像化的方式呈現出來,幫助當事人覺察潛在的心理結構與互動動力。
🔍 系統排列能解答這些問題:
- 我的情緒反應,是否來自家庭潛藏的模式?
- 為什麼我總重複相同的關係困境?
- 有哪些「未竟之事」在潛意識中影響我的選擇?
- 我的家庭中,有哪些能量卡住了?有哪些「角色失序」的情況?
❤️ 核心概念:「愛」與「秩序」
在系統排列中,愛的流動與家庭秩序的恢復是治療的核心。透過排列:
✔ 看見被排除的人與事
✔ 修復家庭的隱性動力
✔ 透過語言與姿態「說出心中之愛」
✔ 讓失衡的能量再次流動,恢復自然秩序
💫 排列進行方式
- 個案分享問題情境
- 治療師引導選擇代表(或使用象徵物)
- 進行排列觀察場景變化
- 引導語與介入,讓愛與理解流動
- 當事人產生深度覺察與療癒感受
(適用:現場團體排列 / 一對一個案排列 / 桌上排列 / 線上排列)
🎯 適合對象
- 想改善親子、伴侶、家庭關係
- 遭遇生命瓶頸、職涯轉折、創業困境
- 有情緒困擾但說不出原因者
- 對原生家庭有未解的糾結與內在矛盾
🌱 我們相信——
系統排列是一個溫柔卻深刻的途徑,
幫助你找回「看不見卻一直影響你」的力量來源,
在愛與和解中,重建內在秩序,回到生命的自由與喜悅。

🧠 家庭治療師|探索家庭關係的深層奧祕
重新理解關係背後的隱性動力,走入家庭療癒的內在地圖。
🌟 本課程/主題核心:
從家庭系統觀點出發,結合「系統排列」與實務治療技巧,幫助你重新理解每段關係的影響力,並學習如何在愛與秩序中療癒自己與他人。
🔎 課程主題重點內容說明:
✅ 1. 透過關係成長:你與他人的關係,其實都在療癒你自己
- 每一段關係都是一面鏡子:伴侶、親子、同事
- 情緒反應的背後,是否藏著早年未解的議題?
- 如何從「受害者視角」轉向「自我覺察與成長」?
✅ 2. 了解系統排列:看見你看不見的心理動力場
- 系統排列是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・海寧格所創
- 它以一種象徵性、圖像式方式,呈現出家庭或團體中的關係能量與情感糾結
- 可應用於家庭、婚姻、職場、事業、疾病、金錢等議題
✅ 3. 什麼是「系統」?
- 系統 ≠ 個體,而是一個關係網絡
- 每一個人都屬於某個系統:家庭系統、職場系統、文化系統等
- 系統內每個行為,都會影響整體動態(蝴蝶效應)
✅ 4. 系統排列的發展與現代應用
- 起源於家庭治療領域
- 發展至今已廣泛應用於:
- 心理諮詢
- 教育輔導
- 組織管理
- 個人成長工作坊
- 發展出桌上排列、個案排列、企業排列、線上排列等形式
✅ 5. 系統排列的進行過程與運用
- 案主提出想解決的議題
- 選擇「代表人」或使用象徵物(椅子、角色卡、圖像)
- 治療師引導排列過程,觀察場域中的動力變化
- 運用引導語、修復動作、象徵性語言達到轉化與療癒
- 每一次排列都是深層潛意識的整理與重建
✅ 6. 關係五大法則(海寧格核心觀念)
- 歸屬法則:每個人都有在家庭系統中的「位置」,被排除的人會透過後代被代表
- 序位法則:先來後到要被尊重,例如父母先於孩子、前任先於後任
- 給與受的平衡:關係中若長期不平衡,會出現情緒債與失衡
- 承擔與補位:當系統中有人失位,其他人會「無意識」地補位
- 命運的尊重: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有其意義,不能越位干涉
✅ 7. 檢視你的關係|立即自我覺察
📋 【關係自我檢測問卷】(可設計於網站互動模組中)
- 我是否常為別人的情緒負責?
- 我在關係中,總覺得不被看見?
- 我容易「補位」照顧別人,卻無法說出自己需求?
- 我對家人或前任仍有情感糾結?
- 我的孩子是否呈現出我未解的壓力模式?
若以上問題你有3項以上符合,很可能你正在承擔來自家庭系統的隱性壓力,建議你進一步認識「家庭系統排列」或預約一對一家庭探索諮詢。

🌱 關係五大法則|海寧格的系統排列核心觀念
「看不見的規則,卻主宰我們的人際命運」
1️⃣ 歸屬法則: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
- 在每一個家庭系統中,每個人都「必須被看見」與「被尊重」。
- 如果某個成員(如流產兒、過世的親人、被排斥的前任)被忽略或排除,這個空缺會透過後代無意識「代替承擔」。
- ❗ 例如:孩子突然出現憂鬱、逃避行為,實則承接了系統中未被哀悼的遺憾。
🌀 排列療癒方式:
- 透過象徵性的方式「讓他回到他的位子上」,承認其存在,系統才會完整。
2️⃣ 序位法則:尊重來得早的人與角色的先後順序
- 父母 → 子女
- 長兄長姊 → 弟妹
- 前任伴侶 → 後任配偶
- 若系統中順序混亂(如孩子成為母親的情感支柱、後任否定前任),就會引發角色失衡、關係混亂。
🌀 排列療癒方式:
- 用儀式與語言,讓每個人站回正確的「系統位置」,尊重先來者。
3️⃣ 給與受的平衡法則:關係需要來回流動才能持久
- 在親密關係中,一方長期給、一方只接受,會讓關係出現「情緒債」。
- 在父母與子女間,則是「父母給予多、孩子接受」為正常序位。
🌀 排列療癒方式:
- 協助個案放下過度付出或情緒索討,重新建立「健康交換」的節奏。
- 在伴侶關係中,協助雙方「說出需求、說出感謝、回應愛」。
4️⃣ 承擔與補位法則:當有人失位,系統會讓其他人無意識補位
- 如:父親缺席,長子會補位成為「小爸爸」;媽媽長年憂鬱,孩子成為「照顧者」。
- 補位會導致角色壓力錯置、失去童年/自由意志。
🌀 排列療癒方式:
- 協助個案「還回不屬於自己的責任」,說出:「親愛的爸爸,這是你的角色,我尊重你,也放下這個責任。」
5️⃣ 命運的尊重法則: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一無二,不能越位承擔
- 愛有時候會變成負擔:孩子說「讓我替你承受」,實際上是一種超越的干預。
- 真正的愛,是尊重彼此的命運與選擇。
🌀 排列療癒方式:
- 教導個案「分清愛與命運的界線」,放下干涉與代償式的忠誠,說出:「親愛的,這是你的路,我尊重你。」
💡 為什麼要理解這五大法則?
這五大法則是一把解讀關係背後隱性劇本的鑰匙。
當我們遵守這些自然的動力法則,愛就會重新流動,家庭就會恢復力量。










相關商品
AI課程規劃 #初中高階 #從新人到大師的全面學習方案 歡迎合作討論! 提供商業分析建議及指導AI工具的實際操作。 每階段 課程建議價
🤖【AI課程規劃】從新人到大師的全面學習方案🎯 總目標:讓你從零開始掌握AI工具,逐步成為能獨立操作文案、設計、影片、音樂與行銷整合的跨媒體AI實作專家📚 學習模式:全課程共分三級【初級|中級|高級】,每級12檔課程🔧 每堂課理論+實作並重,確保真正學得會、用得上!🎓【初階課程|建議價 NT$ |3天AI實戰班】🔰 課程目標:掌握AI基本工具使用,快速應用於簡報、文案與社群實作!🧩 課程模組內容:1️⃣ AI工具導論 快速了解 ChatGPT、DALL-E、SUNO 等AI工具應用範圍與潛力2️⃣ ChatGPT帳號申請與操作技巧 從申請到介面操作、常用指令應用技巧全解析3️⃣ AI文案生成基..
$20,000 $20,000
標籤: 家庭治療完整流程介紹 #家庭, 家庭教育基台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
